辽宁恒威认证有限公司-权威认证机构,认监委备案可查
助力企业发展,恒威认证服务电话:19935869001
行业动态

当认监委的监管重炮持续轰鸣,118家认证机构却陷入死寂

发布人:恒威    浏览次数:1次
发布时间:2025-08-13

2025年的认证行业,正经历着一场诡异的风暴。在认监委的监管重炮持续轰鸣之下,118家认证机构却如同被按下了暂停键,陷入了令人费解的死寂之中。整整7个月,这些机构的证书呈现出零增长、零注销、零变更的“三零”状态,仿佛时间在它们身上凝固。这一现象,绝非正常的战略静默,更像是一场“认证版僵尸围城”。

从数据来看,这118家机构平均成立时间达到了8.4年,其中最“资深”的僵尸机构已经躺平长达15年之久 。它们合计持有3270张有效证书,而这些证书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食品、医疗器械等高危行业,这些行业的产品与人们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其认证的可靠性至关重要。令人震惊的是,37家机构连续3年零审核记录,然而其证书量却依旧显示“正常有效”,这无疑是对认证行业公信力的公然挑战。

走进这些僵尸机构的世界,宛如踏入了一个荒诞的“寂静岭”。有的机构官网灰暗,长时间没有更新,仿佛被遗弃的孤岛;拨打其电话,传来的是空号提示音,如同进入了一个无人回应的虚空;甚至其办公地址,也沦为了快递驿站,曾经的认证业务早已烟消云散,可它们却仍在认证认可信息平台上挂着闪亮的资质,就像一个个幽灵,在虚拟的数字世界中徘徊。

在实地调查中,一些场景更是让人瞠目结舌。某僵尸机构的注册地,竟然是一个公厕管理间,狭小的空间、刺鼻的气味,难以想象这里曾经与严肃的认证业务挂钩,而其营业执照也被蟑螂啃穿,满是岁月的沧桑与荒诞;另一家机构公示的“技术专家”,实际身份竟是菜市场的杀鱼匠,当试图联系时,其手机号已成空号,这无疑是对认证专业性的极大讽刺。在华北某市,80%的有机认证证书竟出自三家僵尸机构,超市的货架上贴满了这些如同鬼魂认证般的标签,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可能正购买着这些被“虚假认证”的产品,食品安全问题令人堪忧。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这些僵尸机构的出现,又为何在监管如此严格的情况下,它们仍能逍遥法外呢?深入探究,我们发现存在三大“癌变”因素,正在逐渐啃食着认证行业的根基。

监管火力网存在致命盲区。认监委推行的“双随机”抽查,本是监管的有力武器,但在实际执行中,却如同大海捞针。2025年的抽查比例不足7%,这意味着大部分机构都有机会躲过抽查,僵尸机构中签率更是低于彩票,使得它们有恃无恐。同时,机构退出机制存在着自杀悖论:想要注销,需先处理所有证书,可僵尸机构本就无心经营,根本不会主动去处理,这就导致它们即便早已名存实亡,却依旧在市场上占据着一席之地。此外,认证认可信息平台的数据长时间未清洗,某机构甚至死亡五年仍显示“正常”,数据的滞后与混乱,让监管部门难以准确掌握机构的真实情况,为僵尸机构的生存提供了温床。

寄生性黑产链在暗中输血。认证贩子集团如同隐藏在黑暗中的幽灵,操控着这些僵尸机构。他们批量收购濒死机构牌照,均价达到80万,将这些机构变成自己的敛财工具;通过东南亚服务器远程签发证书,躲避监管部门的追踪;伪造审核记录来应付年审,每张证书抽成40%,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黑色产业链。这些死机构被做成提线木偶,每年从中敛财超2亿,严重扰乱了认证市场的正常秩序。

当118家僵尸机构在监管盲区疯狂繁殖时,一场行业大清洗已进入读秒阶段。认监委的屠刀不会永远悬而不落,那些靠买卖尸体牌照苟活的寄生虫,那些为省钱购买幽灵认证的企业主,那些放任数据腐烂的平台管理者,都将面临最终的审判。 它们要么立即启动机构“安乐死计划”,主动清理战场废墟,重新回归到合法合规的经营轨道;要么就等着被监管核弹炸成粉末,在行业耻辱柱上永世示众,成为认证行业发展历程中的反面教材。认证行业的未来,需要的是一场彻底的变革与净化,只有这样,才能重拾市场的信任,让认证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

恒威认证独立、客观、公正是公司的执业准则
服务专线:199-3586-9001
恒威推荐
News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