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淮安市清江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某认证公司开出5.6万元罚单,揭露了认证行业的两大乱象:超出批准范围从事认证活动及审核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这家认证公司成立于2021年8月,在2022年2月才获得认证机构批准书,其批准的服务认证范围仅限于“批发业和零售业服务”。
然而在2024年3月,该公司却与淮安市禧月汇护理服务有限公司签订了月子保健机构等级评定认证合同。
在未取得“卫生保健和社会福利服务认证”领域资格的情况下,对这家月子保健机构进行了全面审核,并于2024年5月15日颁发了《月子保健机构等级评定认证证书》。
经调查确认,当事人未取得卫生保健和社会福利服务认证领域资格,超出批准范围从事认证活动。
更令人担忧的是,该公司在人员资质管理上存在严重漏洞。
2023年11月,该公司对北京生欧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该公司业务涉及“非临床医学用途的单细胞多组学测序、基因编辑”等高技术领域。
然而,指派的审核员张某却没有“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实验性开发”相关学历和工作经历,甚至不具备单细胞多组学测序、基因编辑的基本概念以及单细胞多组学测序过程及其质量控制措施有关知识。
一个不具备专业能力的审核员,却能对高技术企业进行认证审核,这严重违反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规则》的相关要求。
调查还发现,该认证公司与河南**认证咨询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书》,协议约定了令人咋舌的低价合作。
在这种低价合作模式下,认证的严肃性和专业性被抛之脑后。该公司通过这种合作方式为北京生**技有限公司、浙江**科技有限公司、淮安**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了认证。
清江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中发现这些问题后,该认证公司已采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在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撤销违规颁发的月子保健等级评定认证证书,退还认证费用;
重新制定审核任务书,制定《认证人员管理控制程序》,对认证人员进行培训。
最终,监管部门依法对该认证公司处以5.6万元罚款,并没收违法所得3750元。
此案暴露了当前认证行业存在的严重问题:部分认证机构为追求经济利益,不惜超越批准范围开展业务,忽视认证人员专业能力建设,损害了认证的公信力。
认证的本意是通过第三方评定证明企业的管理体系、产品和服务符合相关标准。
如果认证本身都不可靠,那么整个信任体系将面临崩塌风险。监管部门此次处罚向行业发出了明确信号:认证不是生意,而是责任。
对于企业而言,选择认证机构时也应擦亮眼睛,核查认证机构的批准范围和资质,避免因选择不合格的认证机构而带来潜在风险。
只有认证机构、获证企业和监管部门共同努力,才能维护认证的有效性和公信力,发挥认证传递信任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