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不仅是底线,更是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为避免认证机构被处罚,需从资质管理、审核流程、人员管理等多方面强化合规建设,以下是具体建议:
资质核验严格化
建立“三证联动”核查机制,审核企业营业执照、行政许可证书,并通过“信用中国”或国家企业信用公示系统查询企业信用记录,存档相关截图。
针对建筑、食品、特种设备等高风险行业,专项核验企业资质,确保认证范围与企业实际经营相符。
审核流程规范化
严格遵循《审核时间参考表》,确保现场审核人日不低于规定要求的70%,避免审核计划缩水。
高风险领域(如化工、危化品)初审一阶段必须现场审核,远程审核需留存关键过程的全景+近景双视角录像,标注审核方式并保存电子记录。
认证决定独立化
认证决定人员与审核组成员严格分离,避免利益冲突。
证书发放日期不得早于认证决定日期,再认证需重新计算有效期,确保流程合规。
档案管理精细化
定期自查审核记录与企业实际是否一致,留存不符合项整改的完整证据链(原因分析、纠正措施、验证记录)。
远程审核视频存证保存不少于6个月,证书状态变更需在5日内处理并记录。
人员管理专业化
严禁审核员不到场或冒名顶替,杜绝同一人既做咨询又做认证的违规行为。
加强审核员职业道德教育,严禁收受客户礼金,定期开展专业能力培训与考核。
整改跟踪闭环化
发现问题后,书面记录不符合项,限期企业整改并现场复核,整改结果归档备查。
向企业明确未完成整改将暂停或撤销证书,倒逼企业重视整改。
通过以上措施,认证机构可有效降低违规风险,维护行业公信力。